色香味俱全,是我們常用來稱讚美味佳餚的形容方式,而排在最前頭的『色』,代表的便是菜餚本身所呈現出來的外貌,包括裡面所含有的食材、調味醬料 、擺盤等;而顏色則是最直接可以讓我們感受到的外觀呈現,因此許多廚師都會用心去搭配菜餚中食材的顏色平衡。
從這就可看出我們對於外觀及顏色的重視程度了,畢竟一道佳餚上桌,要是看起來一點都不美味,對於我們想要吃的欲望也會大打折扣的。除了裡面食材的顏色搭配,最常使用來點綴的就是醬料了,白的、黑的、紅的、綠的還有黃的,五花八門的各式色彩,真是令人目不暇給。
說到顏色,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黃色的喔,要來聊黃色的,大家一定是非常期待吧!就讓我們一起來掌聲歡迎,『薑黃』登場~~
印度薑黃這麼有名,那還有其他國家種植的薑黃嗎?
相信對於大家來說,薑黃並不是個陌生的名字,在許多美味佳餚中都看得到它之外,在許多養生保健相關的議題中也都會有它的身影。
薑黃 (Turmeric,學名 Curcuma longa),為薑科薑黃屬,盛產位於熱帶的南亞國家,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印度,從歷史上來看,薑黃在印度被使用的時間,約已有 2,000 年以上;不過一開始因為其顏色表現上的特性,主要是用來作為染料、染色劑,到後期才開始慢慢應用到料理烹調使用,以及更進一步發展到調理身體的藥材類。
在台灣,種植薑黃的歷史約有200多年,二戰期間,日本由於戰爭的因素,無法購買印度薑黃,因此才將薑黃引進來台灣種植。不過到了戰後,台灣當地的人力及土地成本越來越高,造成生產成本上升,對比印度或東南亞來說,甚至要達到10倍以上了,因此外銷的競爭力逐年下降,種植面積也明顯減少了。(真是可惜,台灣薑黃的品質也是很不錯的耶!)
而說到薑黃本身的顏色特性,在印度當地非常興盛的藏傳佛教,那些喇嘛們身上所穿的袈裟也正是由黃色、橘色及紅色所組成。這些顏色對他們來說具有正面的象徵,因此對於印度當地的人來說,會認為薑黃是象徵豐饒多產的作物。經統計,印度每年約可生產 20,000 噸左右的薑黃,在全世界的供應量約佔 90% 以上。
薑黃屬底下共有100多種薑黃,因此除了印度老大哥之外,當然還是有許多雖然產量不多,但品質不錯的薑黃喔;像是秋薑黃(也有人稱紅薑黃)、春薑黃、紫鬱金等,也有來自泰北地區的暹羅薑黃,以及緬甸和喜馬拉雅山周邊一帶,較為稀有的黑薑黃、爪哇薑黃等。而各種不同種類的薑黃,都各含有的不同量的薑黃素喔。
薑黃?薑黃粉?薑黃素?別想騙我,你們都是一樣的東西吧?
你知道薑黃、薑黃粉和薑黃素有什麼不同嗎?其實一般我們在市面上所買得到的薑黃粉,主要是將新鮮薑黃切片後曬乾,再研磨成粉末,因此嚴格說起來算是原型食物的狀態。
而薑黃素一般則是泛指薑黃中所含有的特定具有功效性的成份,包括有我們熟知的薑黃素(Curcumin),約佔60~70%,以及20~27%的去甲氧基薑黃素(Demethoxycurcumin)與10~15%的雙去甲氧基薑黃素(Bis-demethoxycurcumin)等類薑黃素等。
在不同品種的薑黃中,薑黃素的含量都會有所差異,經相關學者研究統計,一般而言,每100g薑黃平均約含有0.5g的薑黃素,也就是約0.5%的含量;而以特定品種來說,含量較高的秋薑黃,約含有0.15~5.8%薑黃素;再來則是春薑黃,約有0.062%;較少的則是紫薑黃,約為0.01%薑黃素含量。
所以這樣看來,我們應該要瞄準含量最高的來購買嘍?
等等!這可不一定喔!
為什麼會這麼說呢?當然主要是因為有沒有辦法吸收才是重點呀!看到這邊,一些平常有在做功課的朋友,應該就知道我為什麼這麼說了。一般單純補充薑黃,當中的薑黃素的吸收率是很低的,因此若是沒有配合適當的營養素一同攝取,就算你吃了高薑黃素含量的薑黃,也沒辦法把優質的薑黃素吃進身體裡的。
而目前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配合黑胡椒及油脂類的食物一同攝取,可大幅度提高薑黃素的吸收嘍!
因此,除了可以針對有提升吸收率的薑素素相關保健食品之外,日常亦可適量將薑黃入菜,配合黑胡椒及好油,不但可以讓菜餚色香味俱全,更可提升營養價值喔。(擦亮眼睛選對好油)
薑黃有那麼厲害嗎?怎麼感覺每個人都在吃?
薑黃這麼有名可不是意外走紅的喔,藉由它本身抗發炎、抗氧化的特性,對於許多的症狀和疾病都會有正面的幫助;多適用於一般常見的腸胃相關的症狀,包括胃部黏膜的發炎不適、腹瀉、脹氣、胃潰瘍、潰瘍性大腸炎之外,以及讓現代人常感到困擾的克隆氏症(Crohn's Disease),和腸躁症(Irritable Bowel Syndrome,IBS)等,薑黃都可以幫你一把呢!
不過可別以為薑黃只有對腸胃道有幫助喔,除了上述的適應症外,它可是好處多多喔,快來看看薑黃還有什麼好功效吧。
<<骨骼關節保養>>
有許多國際學術研究發現,薑黃素可幫助舒緩現代中、老年人常見的關節疼痛不適,包括可減緩退化性關節炎、風濕性關節炎、椎間盤的發炎不適
<<血糖調控>>
對於糖尿病族群而言,維持正常且穩定的血糖值是首要目的,有部份的研究顯示,薑黃素幫助血糖控制穩定,進一步減少併發症發生的機率。
<<老化與失智>>
延緩老化、退化及預防失智症的發生,是現代醫學極為重視的一個領域,許多的疾病都和老化脫不了關係。
有部份研究指出,針對失智中的阿茲海默症,薑黃素可藉由本身的抗發炎、抗氧化的特性,同時可幫助減少腦中β類澱粉蛋白在腦神經中的堆積、減緩腦神經的退化,進而具有可預防阿茲海默症的潛力。(可別看到β類澱粉蛋白,便認為少吃澱粉就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喔)
薑黃該怎麼補充呢?很簡單呀!需要的人就吃,不適合的就躲遠點!
說了這麼多好處,那我們每日可以攝取多少的薑黃素來幫忙調理身體健康呢?以目前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,薑黃素一天的攝取量,是以自身的體重來計算,約0~3 mg/kg,因此以一位60kg重的成人來說,每日建議攝取量則約在180mg以內。
如果是補充薑黃素的保健食品,那就可注意一下它的外盒標示,看看是不是有明確寫上薑黃素的含量;那如果是購買薑黃粉來補充,那就要多注意一下它有沒有寫薑黃素的含量比例了。(不過好像大多數薑黃粉都沒有標示…)
那不小心吃太多,會不會怎麼樣呀!?這就可以稍微放心一下,對於一般人來說,薑黃素的安全性高,目前的相關研究顯示,吃到40~60倍(8~12g/天),還並不會有嚴重副作用的風險。以一般市售的薑黃粉,若要攝取到200mg的薑黃素,大約是相當每日5~10g,差不多是1~2茶匙。
不過若是有針對特定症狀,或調養目的族群,則會建議要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,在明確瞭解自身情況及需求後,才能更進一步訂定適合自己的薑黃攝取量喔。
什麼!?
你說為什麼不直接在這教你該吃多少量呢?真是的,我也想呀!但是份量從少的每日4、500mg,到每日1500~2000mg的都有,這當中的變化之大,跟你的年齡、體重、疾病史等有關,我教完你之後,我看你頭髮上都要長香菇了吧!(有沒有這麼誇張…)
好吧,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及需求都不同,該補充多少不易確定,不過這邊學長至少可以叮嚀一下,有哪些族群在額外補充薑黃素時,應該要多加注意。包括:
<<藥物交互作用>>
薑黃和某些藥物具有潛在交互作用,若你目前有規律服用藥物,在補充薑黃前請麻煩先諮詢醫師,可能要注意的藥物包括部份止痛藥及抗凝血藥物等。<<糖尿病>>
薑黃素具有調降血糖的功效,糖尿病患者應注意薑黃和自己的血糖藥並用時,是否會發生血糖過低的情況。
<<凝血功能不健全,動手術前或有傷口大量出血>>
薑黃具有抗凝血效果,若本身為凝血功能障礙者,不建議使用。另外若即將進行手術,或因有傷口而有出血情況,建議停止使用薑黃。
<<懷孕及哺餵母乳>>
一般在飲食中少量添加的調味、調色用的薑黃大多為安全的,但若是攝取藥用劑量的薑黃,則可能由於薑黃素具有誘導月經或刺激子宮的效果,而造成不良作用。
另外目前尚無完整足夠的臨床數據可評估,究竟多少量以上的薑黃素會對哺乳的媽媽和寶寶造成影響,因此建議哺乳中的婦女避免特地補充薑黃素。<<膽囊相關疾病>>
有相關研究指出,薑黃會造成膽管阻塞,進而導致膽囊相關疾病惡化,因此若本身有膽結石或膽管阻塞症狀,則應避免特地補充薑黃。
對薑黃瞭解不少了吧,它可不僅僅是調味用的黃色粉末喔,從今天起,就開始聰明挑選,正確補充吧!
參考資料:
1. Amalraj A, Pius A, Gopi S, Gopi S.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curcuminoids, other biomolecules from turmeric and their derivatives - A review. J Tradit Complement Med. 2016;7(2):205-233. Published 2016 Jun 15. doi:10.1016/j.jtcme.2016.05.005
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28417091/
2. Dei Cas M, Ghidoni R. Dietary Curcumin: Correlation between Bioavailability and Health Potential. Nutrients. 2019;11(9):2147. Published 2019 Sep 8. doi:10.3390/nu11092147
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31500361/
3. Anand P, Kunnumakkara AB, Newman RA, Aggarwal BB. Bioavailability of curcumin: problems and promises. Mol Pharm. 2007 Nov-Dec;4(6):807-18. doi: 10.1021/mp700113r. Epub 2007 Nov 14. PMID: 17999464.
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17999464/
4. Zhang DW, Fu M, Gao SH, Liu JL. Curcumin and diabetes: a systematic review.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. 2013;2013:636053. doi:10.1155/2013/636053
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24348712/
5. Mishra S, Palanivelu K. The effect of curcumin (turmeric) on Alzheimer's disease: An overview. Ann Indian Acad Neurol. 2008;11(1):13-19. doi:10.4103/0972-2327.40220
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19966973/
6. Rasyid A, Rahman AR, Jaalam K, Lelo A. Effect of different curcumin dosages on human gall bladder. Asia Pac J Clin Nutr. 2002;11(4):314-8. doi: 10.1046/j.1440-6047.2002.00296.x. PMID: 12495265.
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12495265/